Saturday, January 28, 2012

回家(二)

巴士上,我还是没有回到马来西亚的感觉。
因为乘客多是外国人,有中东,有东亚,有欧美。
——全球化,早已是生活的一部分,不再如以前般只是写评论文的题材。

坐在我前面的是一对父子。
小孩坐在靠窗,正目不转睛地把窗外驶过的景物绕进小小的眼眶里;
小孩的爸爸则很专心地瞧着手上的手提电话。
——从荧幕上的字体来看显示,他们来自韩国。
我的视线回到小孩处,跟着他一起看出去那窗外的世界。

没见过的花草树木,没见过的肤色服饰;
如果我是他,若干年后我首先会想起马来西亚的哪一样事物呢?
大概是形形色色的食物,以及那已然是马来西亚标志的国油双峰塔。
如果有幸踏足那绿油油的热带雨林,则肯定会忘不了那湿嗒嗒的花草树木。
至于我们那些别具一格的老街小巷,大概还得等年龄稍长后才会特别留在于心吧?

“每次回来,你一定会惊讶于家乡的改变有多大!”
不知为何,他的话突然再次出现在我脑海里。
我抛下我是那名小孩的假想,恢复游子回家的心态,留心观察窗外的家园。
——不尽然没有改变,却也改变不大。

看来那塞车的情况没有改善多少,毕竟这说易行难,除非政治意向超越权势纷争,否则多年后也亦然如此。
又看来那商业大厦还是建了一个又一个,没有因为早已超过饱和点而稍微放缓发展的豪步。
再看来那公路上的公民意识仍然保持原状,仍是寸步不让,仍是惟我独行。
最后看来我是正在de javu,因为这些看来我早在几年前就曾经看来过。

小孩的眼睛没有离开过窗面,小孩的爸爸也一直注意着他手上的手提电话。
我望着小孩,心里暗暗向他发话,希望他不会因为我们家园的某些不足之处而起了抗拒感。
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也没有一个地方是完美无瑕的天堂。
即便是号称全球第一理想居住的城市,也会有只有道地人才会发出的叹息。
我们正在改变,与改善中。
希望他们在马来西亚有个平安且快乐难忘的旅程!
 

Thursday, January 19, 2012

回来(一)

你一年才回一次,肯定会惊讶于一年的变化是多大!
飞机上邂逅的他如此说道,尽管我心里不尽然苟同。
因为前几次的回去,所谓的变化似乎都没有给我带来许多冲击。
依然是绿油油一片的棕油林,也依然是马路如虎口的大街小巷。

也许最惊讶的是我不再年少了,哈!
年临25,是全速冲刺的年岁,抑或是蓄劲待发的年岁呢?
人说象牙塔是个小社会,而沉沦与蜕变也是在一线间。
然而我走在象牙塔时都只是一个方向地迈步,然后就埋首到天黑才归。
是求学之路,又或求知之路,还是最终是求职之路,难能得知。
忙忙碌碌了几个月,我才终于在飞机上第一次松懈下来,面对岁月而问路。

在外多年,想必你一定是今时不同往日吧!
我只是报以苦笑,没有多说什么。
没有不变的东西,只在于变好或变坏。
但是有多少是变得更好,又有多少是变得更坏的呢?
又或,看起来越来越糟糕的形势,实却朝着改善而去,反之亦然。
世事本是如此,是非对错无绝对,总有不解之说,总有难言之隐。

“你以后有什么打算?”
他说过了年就会回澳洲继续念书,尽管他心中是向往着日本。
因为他想见的人在日本,可是事与愿违,只好与现实继续妥协。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没有多说什么。
现实与梦想,总是对立,就算有灰色地带,也得有许多的前提存在。
不过,这时候最重要的是拿了行李赶往火车站买票。
那灰色地带,还是得等下回有暇时才慢慢思索了。

“很高兴认识你,我走啦!”
“嗯,一起加油吧!”

Sunday, January 1, 2012

重新鉴定需要

2012年第一篇,竟然拿了从前的文字来充数,好像很不应该。
然而,这篇写在去年八月热空下的需要,却最得我此时此刻的心境。
尤其多年以后我那三分钟热度仍没有多少减退,步伐也不时会被散漫所掌控。
所以,这一篇,与其说是心境,更可说是这一年的目标。
2012年,更加翻滚吧!

「已经不需要告诉自己,为何要坚持咬文嚼字。  
  已经不需要告诉自己,为何要努力紧捉根土。  
  已经不需要告诉自己,为何要抱持遇之安之
 已经不需要告诉自己,为何要放下回首尘土

 却依然需要,一股豪气,对空长啸。  
  却依然需要,一股蛮劲,狠狠拼搏。  
  却依然需要,十分好奇,不停挖掘。  
  却依然需要,十分恒心,持续战斗。
 
  还需要,偶尔出走,看看不一样的东南西北。  
  还需要,偶尔留守,听听不喧哗的柴米油盐。  
  还需要,偶尔发呆,抽离现实进入异度空间。  
  还需要,偶尔沉静,观察细微收纳特殊发现。 

 最需要,把需要化成习惯,不让需要如云烟,一闪即逝,沦为空气。」